环球观焦点:你知道什么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吗?
X 关闭
(相关资料图)
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,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、闭塞,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。
很多危险因素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,比如吸烟、糖尿病、血脂紊乱、高血压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。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6.4%,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更高,女性高于男性。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,每年发生心梗、脑卒中、血管性死亡的联合风险为4%~5%,其中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1年病死率为25%,截肢率达45%。
下肢供血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症状,即步行一段距离后,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,且总是累及一个功能肌肉单位(如小腿、臀部、大腿),其中以腓肠肌、小腿肌群疼痛最常见,直到患者站立休息一段时间,疼痛才能减缓,有典型的“行走-疼痛-休息-缓解”的规律。严重肢体缺血时,患者可出现慢性缺血性疼痛(静息痛,夜间更甚)、溃疡或坏疽,甚至败血症,如不进行有效治疗,6个月内可能就需要进行截肢手术。在慢性缺血的基础上,患者常可因急性动脉栓塞,出现急性肢体缺血加重,表现为急性疼痛、感觉异常、运动异常、皮肤苍白、趾端发凉等。
踝肱指数、下肢动脉超声、下肢动脉CT增强成像是有效的评估手段,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可根据相关症状、体征、辅助检查等选择药物治疗、球囊扩张、斑块减容、支架植入、内膜剥脱、手术搭桥等。(via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)
来源:北京12320在聆听